发布时间:
2025-02-15
2024年10月29日,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不久,经济日报创新策划推出★“专栏记者开讲了”新媒体产品,由报社14位个人署名专栏记者出镜拍摄短视频,依托各自专栏评论,每期聚焦一个主题,结合经济生活具体案例和近期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风格特色,多角度生动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举措。如城镇化“下半场”怎么走、个人所得税如何更好★★★“调高惠低”等。短视频产品播出后,迅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波传播热潮,总阅读量超千万。
比如,《三农瞭望》专栏记者乔金亮在“三农”报道领域深耕多年,本次解读三中全会精神的短视频紧扣《决定》提出的“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以《农民的房子更值钱了》为题,讲清了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用意和所需的制度保障★★。
★“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关注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产业发展。记者在视频中运用数据图表对相关产业进行分析解读,不仅让视频内容更加直观★★★,还让观点更具说服力。
“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中,还关注了近期出台的一揽子惠民政策,如大城市落户、农民宅基地盘活等,为读者提供了专业解读和政策研判★★★,展现了经济日报专栏记者的敏锐视角和专业性★★。
策划案迅速落地的背后,是经济日报创新工作机制的一次尝试与实践。这套短视频产品由经济日报评论委员会指导,新闻协调部协调,14位专栏记者、两微平台、短视频平台★★★、国传平台等相关部门人员参与★★,成立专门项目团队,负责设计★★、制作、推广等工作。同时,将报社的★★“90后★★”“00后”纳入项目团队,参与视频剪辑工作,为视频带来了更多网言网语,让视频制作风格和设计更年轻化。
系列短视频产品在策划阶段,不仅有整体设计规划和详细制作流程,还专门制定了宣传推广方案。
截至目前★,14集★★“专栏记者开讲了”短视频产品总阅读量超千万,其中《★★“90后”上天★★,是谁在托举》(线后上天带来的启示”)★★、《国产手机为何能越来越强》(话题“华为手机为何总能领跑”)、《这个冬天★,你会去哈尔滨吗?》(话题★“尔滨归来如何长红”)等单篇阅读量超100万。
在找准报道时机的基础上★,让重大主题、重要文件解读被更多读者接受★,还需要将重要文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产生关联,捕捉网民的兴趣点★。“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将三中全会精神与近期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成效和经济发展亮点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新闻热点和社会关注,围绕楼市回暖能否持续★★★、国产手机为何越来越强、★“90后”航天员上天是谁在托举、个人所得税如何更好★★“调高惠低★★★”等主题进行分析阐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新闻评论作为一类有观点、有态度的新闻报道产品,是舆论引导的有效利器和重要手段。在重大主题报道过程中★★★,运用好新闻评论,将有价值、有深度、有锐度的观点传递给读者,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党报的职责与使命。
又如《科创之声》专栏记者佘惠敏为讲清楚《决定》提出的“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一举措,从★“90后”航天员上天,这一百姓关注的新闻入手,阐释了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先机、把握主动,实现强国梦、复兴梦。
内容摘要 党报评论作为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如何守正创新、提升引导效果成为亟待破解的命题。经济日报发挥新闻评论优势、创新报道形式,策划推出了★★★“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让14位署名专栏记者从幕后走向台前,真人出镜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为党报如何实现重大主题新闻评论轻量化提供了参考路径。
自2020年9月开始,报社陆续为14名青年骨干记者开辟各具专业特色的个人署名专栏★★★。目前★,相关专栏已形成一定规模,涵盖多个经济社会领域,持续引发行业和读者的高度关注。
——以经济日报★“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为例2025年02月05日 14:36来源:《中国记者》张苇杭[手机看新闻][字号][打印本稿]
新时代新征程,党报如何将重大主题新闻评论更好地转化为新媒体产品触达年轻读者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机遇。通过找准报道切口、进行专业深入解读、创新传播形式等方法,党报正在进行一次次尝试,不断发出时代最强音,唱响时代主旋律★★。
自2013年媒体融合从局部的行业探索转入国家议程★★★,到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媒体融合构建了制度框架和顶层设计,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年多来,党报从“相加”迈向“相融”,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日报持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将党报的优质内容转化为新媒体产品,努力尝试以更新形式、更好内容做好宣传报道,让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以经济日报“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为例177870国内时政更多新闻《中国记者》张雪2025-02-05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党报怎样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和主导权★★★,如何把声音更好更快触达更多读者★★★?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经济日报做了一些尝试★。
评论作为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如何守正创新、提升引导效果成为党报亟待破解的命题。为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和主导权,更好地履行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经济日报确立了★★“评论立报”理念。
如《能源广角》专栏记者王轶辰解读了《决定》提出的“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记者将电力市场比作一个大超市,将各省份电力比作货架上的商品。还风趣幽默地解释★★★:电力现货市场就像买菜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让能源这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变得通俗易懂。让网民不仅可以看热闹★,更可以看门道。
再比如★,《让新能源汽车惠及全球》从“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量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这个数据入手,解读“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显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加速度,勾勒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轨迹★★。
比如,《楼市回暖能持续吗》紧扣《决定》提出的“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以北京一套800万元住房为例,计算房地产税收新政策实施后,百姓买房可以节省的具体金额★★★,切实增强受众对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信心。
系列短视频产品,从策划★★、拍摄、制作到开始播出只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自2024年11月21日起以每天一期的频次在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做到“每日有更新,天天不断档”★★★,让读者一次看个够,在互联网上迅速掀起了一波传播热潮。
比如,《市场监管》专栏记者佘颖聚焦哈尔滨旅游热,用轻松活泼的风格和网言网语★★★,与读者分享了冰雪大世界★★、东北虎二埋汰、雪衣豆沙等哈尔滨网红★★,更从《决定》提出的“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入手★★★,抽丝剥茧分析了哈尔滨是如何掀起这波热潮的★。话题贴近网民日常生活★★★,很好地将重大主题★、重要文件与百姓关切结合在了一起。
当前,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不变的法则。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经济日报积极发挥★★★“评论立报”优势,用独特视角、硬核内容,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观点产品★★,引发受众共情,强化受众认知★。
(作者张苇杭,系经济日报社新闻协调部记者、“专栏记者开讲了★★★”策划参与者,本文已发表在《中国记者》2025年第2期)
这套短视频评论产品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亲和力强,充分展现出党报新闻评论的新气象、新风貌、新水平,在互联网上唱响了党媒新声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经济日报创新策划推出的“专栏记者开讲了”新媒体产品,从宏观经济、农业、粮食★★、能源★★、汽车、房地产、财政金融★★★、科技、市场监管、文体产业、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世界经济、涉港澳台等专业领域切入★★,每一期解读《决定》中的一个提法、一条举措,抓住最有价值的★★“点”,以★★★“小黑板”形式突出呈现《决定》原文★,如“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等,聚焦重要文件★★,解读原篇原句★★★,高站位、有深度★★。
为宣传好报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党报同台竞技,各展风采。想要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找准报道时机★★★、把握好时度效尤为关键。经济日报选择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后不久,策划推出★★“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并以每天一集的频次在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持续推高宣传报道三中全会精神的温度和热度★★★。
短视频产品首先以单集形式在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微博、中经网、海外平台★、第三方平台等同步推出。单集推出后,还在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经济网设置专题★★,集纳相关短视频产品,进行二次传播。
又比如,《数说经济》专栏记者熊丽以《大城市落户越来越容易》为题★★,分析解读了《决定》提出的★★★“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视频中包含了多地现行落户政策,干货满满,有理有据有分析★★★,最后得出大城市落户越来越容易的结论。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工作、重要事件等★★。做深、做实、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工作,是党报的主责主业,需要党报工作者时刻保持高站位和敏感度。找准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把握好报道时度效★★★,将重大主题与百姓关切结合起来,是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关键。
“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在已有报纸专栏基础上,推出视频特辑,基于记者个人特点、专业积累“量身定制★”★★★,让记者从幕后走向前台,增加新闻评论的亲和性★。视频既展现了记者个人特色,更饱含评论的新视角和专业度,有效提升了经济日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专栏记者开讲了”系列短视频产品,努力通过创新视频样式★★、转变表达方式等方法,把中央政策文件精神★★★、专业领域知识用短视频形式讲清楚★★★、讲明白★★,让老百姓看得懂还爱看。每期视频时长均在3分钟左右,体量短小,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观点深入★。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